重生大明之秦王(重生大明之秦王动漫)
朱樉作为秦王,节制数万兵马,与北京燕王、大同代王等号称“塞王”,负责拱卫明朝西北疆域,洪武十一年他前往西安就国,号称“天下第一亲藩”,
朱樉[shǎng](1356年12月3日—1395年4月9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
洪武三年(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西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宗人令。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朱樉受父命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今甘肃临潭县),获胜,受赏赐甚多。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病死,终年40岁,谥号为愍,王妃殉葬。其子秦隐王朱尚炳嗣爵。
朱樉有1.9万兵马。
朱樉的宗国王城在西安,西安古属秦域,又是汉唐故都,雄霸天下。朱樉作为嫡次子被册封为明朝第一位藩王。
秦王封号在诸王中最为尊贵,“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朱樉作为秦王,节制数万兵马,与北京燕王、大同代王等号称“塞王”,负责拱卫明朝西北疆域,洪武十一年他前往西安就国,号称“天下第一亲藩”,秦王府也修的最为宏伟壮观。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为王,其中最早的是魏王,之后又诞生了秦王、齐王、赵王、韩王、燕王等,楚王的称呼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只是这些称号并非周天子所封,因此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王爵;秦朝采用的是二十等爵制度,没有王爵;汉朝也采用二十等爵制度,恢复了封国制,没有王爵,那些王爷是诸侯国王。
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设置王爵,爵位又可细分为亲王和郡王。身份较高的亲王一般是“一字王”,比如秦王、晋王、楚王、齐王等,这是以国名为号。有的也以省、州为号,比如肃王、相王;身份较低的郡王一般是“两字王”,比常山王、中山王、长沙王、渤海王、成都王登,这些都以郡县名为号。
亲王一般采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为封号,而在这个时期,秦、晋、楚、齐四国实力最强,因此这四个亲王的封号也最尊贵。但是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如此严谨,战国七雄加上“周、晋、吴、越”都应该算最高一级的王爵。那么,在这些顶级王爵中,哪一个身份更尊贵呢?
历史上的秦王、晋王、楚王、齐王,哪一个更尊贵?
隋文帝杨坚立国之后,封长子杨勇为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三子杨俊为秦王,四子杨秀为蜀王,五子杨谅为汉王。可以看出,晋王和秦王要比蜀王和汉王的地位要高,杨广的战功高于杨俊,也可以得出晋王要高于秦王;
历史上的秦王、晋王、楚王、齐王,哪一个更尊贵?
唐高祖李渊立国之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三子和五子早逝,分别追封为卫王和楚王。可以看出,秦王和齐王的地位高于其他亲王,但是两者中,秦王又高于齐王。而且终唐一朝,除了李茂贞被进封秦王后,再无人被封秦王,可见地位尊贵。
秦王
皇子封王当中,当然是以秦王为尊了。唐朝李渊,明朝朱元璋都是这么干的。
封爵中秦王为诸王之尊,顺序按秦晋齐楚的顺序排名。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皇子封王其实并不存在谁比谁尊贵的,只要是封了秦晋齐楚的封号,一般按辈分年龄大小走。
论功晋霸春秋两百年,秦战国首雄。可谓不相上下。但古人和现代人不同,注重出生,第一代晋侯是周武王儿子且据史是嫡子,这意为着在成王时期身份是仅次于成王的诸侯,身份显贵。而第一代秦伯是养马的护送天子东迁有功。再者晋29王有12人为帝,隋文帝以次子杨广为晋王,三子为秦王,而且在隋开皇二十年,又让太子杨广之嫡长子继承晋王爵位,因此可以认为在隋代晋王似乎成了仅次于太子甚至是太子的前一级别。秦王为帝只有五人。
秦王因为有李世民所以在唐为贵,但是接下来的宋,宋太祖以太宗为晋王来接班,末弟为秦王。至于明代一时难说。明史学者商传先生认为诸王之中,太祖犹爱晋王,而且晋王是边镇藩王配备的军事实力最强的。再论地域因素,若有同时各赴其弟就藩,秦地时常为政治中心,难以作为,若秦地不为中心,秦地易守,距离太远,难以出奇制胜。而晋地被山带河北锁蒙古高原,南制中原。对中原是居高临下,晋地是战之地,秦地是守之地,以藩王起事,拖着必定自取灭亡。
古代爵位中以秦晋齐楚为大,在唐代以前以晋王为长,隋炀帝以次子身份封晋王,地位仅次太子。
唐太宗以次子身份封秦王,后世又以秦为长,例如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但是要知道爵爷都是亲王,地位待遇都是一样的。秦王和晋王都是一等王爵,最好的两个爵位。难分伯仲。